关于

一个坚信技术改变世界,科技成就未来的极客

手机篇

Android

  2011年,苹果 iPhone 4s 发布,乔布斯也在同年离世。
  当年市面的 iPhone 4 和 iPhone 4s 售价高,等同卖肾的价格,与隔壁的安卓对比,我顺理成章加入到安卓阵营,拥有人生第一台智能手机,当时风靡一时的 HTC Sensation G14,它也是当年首款双核SoC的智能手机。当时我对智能手机最初的四个功能印象很深刻,一是重力感应,二是影像和视频通话,三是微博QQ和微信等社交应用,四是丰富好玩的游戏,比起还是功能手机的诺基亚真的是跨时代的进步。
  那时候的我,在某次饭局听了“桉仔”对刷机的简单介绍后,知道了原来智能手机还有这种玩法,并且第一次看到他的初代 iPhone,亲身感受到苹果iPhone的魅力,了解到二手机的性价比,买旧不买新的观念就在那时候埋下种子。
  当年,安卓发行版本是 Android 2.3 姜饼人,我身处于一个狂热刷机的年代,解BootLoader锁——进入Fastboot模式——刷入Recovery——刷ROM——获取ROOT权限,只为发挥每一台安卓手机的极致性能,感受着手持与众不同的安卓机那份自豪感和满足感。
  每当谷歌发布新一代安卓系统,我都会逛机锋论坛找各路民间制作的ROM刷入我的G14体验,从Android 2.3—4.3,每一个版本的ROM都刷入无数次,之后再给别人的手机刷机体验不一样的感觉。
  回想当年,为发烧而生的小米还没开始做手机,只有MIUI给我们刷机,那时候的三星开始模仿iPhone,后面的几代手机把塑料机身做到不像是塑料,无人问津的华为只卖廉价的合约机,用上苹果 iPhone 是有钱人的象征,加上曾经辉煌的HTC,索爱,魅族,LG,中兴,酷派,联想,摩托罗拉,黑莓,诺基亚,组成那个智能手机百花齐放的年代。

iOS

  iPhone 和 iPad 的玩法就简单多了,就是等大神们制作各种工具针对系统漏洞进行一键越狱获取ROOT权限,然后在Cydia商店添加插件源,安装插件,安装破解软件,更换主题,修改系统参数,丰富原有的功能等等。那时候降级漏洞还没有被封堵,越狱也是完美越狱,随你怎么玩,可玩性远高于现在。

我用过的手机

  大学换机史:HTC G14——iPhone 4——Nexus 5——iPhone 5——iPhone 6
  工作换机史:iPhone 7——Pixel 2——iPhone X——小米10——Pixel 5——iPhone 11 Pro——小米11青春活力版——小米11
  帮亲戚朋友买过:Nexus 4,魅蓝Note,魅族MX,iPhone XS,iPhone 6 Plus,iPhone 7 Plus,iPhone 8,iPhone 8 Plus,iPhone 11,还没算在大学兼职维修的手机型号,可以说玩机无数。

电脑系统篇

Windows

  2012年,我的宏碁Acer 4743G被我搞到进不了系统,忘了是蓝屏还是黑屏。对于一个电脑小白来说不知所措,只能求助别人帮忙重装系统。那时候我对BIOS一窍不通,更加不知道原来可以更改计算机的启动顺序,引导进U盘的PE系统再通过ghost恢复或者下载原版镜像重装系统,安装驱动也是后来才知道。经历了那次求别人帮忙重装系统,我向那个人请教步骤,自己上网看教程,通过给自己的宏碁Acer 4743G无数次重装系统练习,从大大小小的错误中总结经验。搞清32位和64位系统,MBR和GPT分区的区别,EFI引导分区,固态4K对齐,注册表,环境变量,服务,进程,简单的MS-DOS(cmd)命令,共享文件夹等等。从Windows XP 到 Windows 11,每一个测试版,正式版,精简版都装过,同时在刷手机系统的过程中还在电脑试过安装安卓模拟器和Java环境。

Linux

  我某天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一个很酷炫的界面切换动画,了解到Ubuntu乌班图这个基于Debian发行版和Gnome桌面环境的Linux系统。我对着网上的教程一步一步的安装,制作U盘启动盘,写入安装包,一切都很顺利,算是第一次接触Linux,但是只限于有 GUI图形用户界面的鼠标点按操作,对Bash命令完全陌生。为了让Ubuntu作为主力系统,我尝试用Wine运行Windows软件(QQ,微信,Office等),但效果不如理想,不久便放弃重回Windows。

macOS

  初次接触苹果系统是在一家苹果体验店,我在店员的简单操作下见识到如丝般顺滑的 OS X 10.6 Snow Leopard(OS X 是 macOS之前的叫法),记得那时候的 MacBook 配置还只是酷睿双核,4G内存,250G硬盘,售价不用说都知道肯定贵,但是很想深入体验macOS。于是我就想办法给自己的Acer 4743G安装macOS,自然而然接触到黑苹果,那时候用变色龙引导,也是在网上找教程一步一步对着做,成功安装进入OS X,音频和网卡都成功驱动了,可惜就差在GT-520M这张NV显卡驱动,而且不能屏蔽独显驱动i3-370m的核显HD Graphics,所以分辨率低,图标大,体验不如理想,但是macOS的功能总算在那个时候用了个遍,知道了macOS与Windows不一样的地方,为我买的第一台Mac埋下伏笔。

电脑硬件篇

PC

  第一台自己组装的电脑:i5-8600K,2x8G海盗船DDR4-2666,ROG Strix Z370-F,三星970 EVO 500GB NVMe M.2 SSD,2T西数绿盘,蓝宝石RX 580 8G D5 超白金极光特别版,海盗船RM550X电源,海盗船H110i 280水冷。
  组装这台电脑的初衷,一是想从0开始装一台二手配件的DIY电脑,二是要中等配置或以上,三是尝试一下超频的滋味,当时就是在用 i7-7700k 还是 i5-8600k 纠结了一会儿,四是可以完美黑苹果的配置,打造Windows和macOS双系统,有了之前黑苹果的经验,经历了第一代的变色龙引导,第二代四叶草引导,如今已经发展到第三代OpenCore引导,弥补了之前的遗憾,成功完美黑苹果。
  那台电脑已经被我拆机卖掉了,它带给了我几样新体验,一是CPU超频,i5-8600K 6核12线程1.28V超5.0Ghz,二是利用CPU算力,Kali系统和监听网卡破解周围识别到的WiFi密码,三是一次不小心在macOS做了一次系统还原导致连同Widnows的2T仓储盘一同清空,最后尝试数据恢复但恢复失败。四是那块RX580显卡买入的价980元,经历矿潮后,卖出价2950元。
  笔记本电脑继宏碁Acer 4743G后还买过戴尔 XPS13 8+256G 和 Surface Go 8+128G。
  卖了那第一台DIY电脑后,先后又装了2台现役ITX小主机:
  第一台的配置是 AMD R5-3400G,8G DDR4 2666,微星B450I GAMING PLUS,东芝 XG3 256G MLC NVMe M.2 SSD,迎广肖邦itx机箱。
  第二台是华擎 minidesk h470 mini,AMD R5-4650G,2x8G DDR4 3200,三星 960 EVO 250G NVMe M.2 SSD。
  现役笔记本电脑联想小新Pro13 AMD R7-4800U 16+512G。

Mac

  2013年特意去香港中环Apple Store买的 MacBook Air MD711ZP/A 酷睿i5-4250U 4G+128G。当时由于有第四代酷睿i5处理器的加持,被苹果当时号称8小时满足一天续航种草后决定入手,记得买了6000元不到,也是当时学生时代买过最贵的电子产品。
  iMac ME087CH/A i5-4570S GT750M独显 1TB机械硬盘 2013年末的产品 21.5寸大屏iMac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目标,金属一体机的设计高端大气上档次,我为了提升性能,之后自己拆开屏幕另外加装2*8G内存和一条128G苹果专用SSD组成Fusion Drive混合硬盘。
  M1芯片 Mac mini,为了体验M1的强大性能,考虑到加上要Parallels Desktop虚拟机装ARM版Windows所以选了16G内存版本,但是自己不是专业做视频剪辑和设计类工作,故未能将其性能发挥到极致,反而因为Mac键盘的按键布局与PC不一致影响到办公软件的快捷键使用,所以主力机还得回归PC。

软路由篇

X86

  本来一直用各个系统的科学上网客户端就没有买软路由的必要,但是总觉得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机器,想做到一个代理IP共享给局域网内的所有设备就可以脱离客户端。于是在淘宝买了一台6网口的3865U工控机软路由,根据晚上的教程,试着装EXSI虚拟系统,了解到CPU的VT-d虚拟化技术和硬件直通技术(特别是网卡),还有哪些CPU支持AES加解密等,装过爱快系统+ROS,后来又装了爱快+OpenWRT。装爱快是为了尝试多线多拨叠加带宽,但其实运营商已经封堵这种骚操作。装ROS是为了体验传说中最好的路由系统及其自带的缓存功能,装OpenWRT是为了用上其丰富的插件,其中包括代理功能,当然还有很多功能就不逐一细说了。
  其实对于一台高配置的软路由来说还能再虚拟多个系统,但是我觉得还是那句,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机器,所以就放弃再虚拟黑群晖和Windows了,曾经想过用蜗牛星际、玩客云或暴风播酷云等矿渣做NAS,再装个黑群晖或者FreeNAS的,但考虑到稳定性欠佳,功耗大和噪音等问题,还是买了威联通 ts453d mini 作为现役的NAS,一来懒得折腾,二来用得放心。

ARM

  说到ARM架构的软路由,首选R2S,它体积小不占地方,得益于ARM架构,无需风扇,发热少和功耗低,而且有专门适配它的OpenWRT发行版,跑满500M以内的带宽不成问题,现役就选择他作为代理路由。
  现用连网方案:光纤——MikroTik RB760iGS hEX S 6口千兆 SFP PoE 路由器——小米 AX 3600有线中继模式——旁路由 R2S(OpenWRT)。

AIoT篇

  AIoT物联网四种方案:
  1.苹果的Homekit,优点是苹果生态,缺点是设备价格高,品种不齐全。
  2.谷歌的Google Home,优点是有谷歌AI加持的安卓生态,缺点是国内的网络环境不友好和设备品种少。
  3.用树莓派或者其他开发板装homeassistant,缺点是学习成本高,几乎没品牌设备支持,只能实现简单的应用场景。
  4.小米的米家,优点是小米生态最为完善,设备丰富价格低。
  最后我选择了米家,而米家的无线技术又有3种协议,分别是WiFi、zigbee 和 蓝牙。
  综合考虑,蓝牙相比其余两者来说支持的设备多和功耗较低,我选择了蓝牙作为我家的AIoT无线协议。以这个标准构建万物互联AIoT,我会优先购买已经接入到米家并且有最新蓝牙技术的智能家居产品。无非就是小米,绿米和云米三家公司的产品。

电视盒子篇

Apple TV

  说到电视盒子,无非就是 Apple TV 和 Android TV两种。
  我买了一个 Apple TV4,因为4代之前已经不支持下载安装油管,为了看油管特意买到第四代,至于奈飞和迪士尼+因为没时间煲剧,所以可有可无,Apple TV没什么可玩性,优点是简单省心,1080P分辨率足矣。

Android TV

  接着是Android TV,纯粹为了装apk看没经过河蟹的TVB直播,之前买了一个 miboxs 和 Google TV Chromecast 2020款。miboxs 性价比高,支持 4k60hz,MIUI流畅度不如Apple tvOS,可玩性高,但要手动调整时区才能联网,因为谷歌关闭了大陆的服务器。 Google TV Chromecast 2020款配置相比miboxs低,但体验有过之而无不及,系统是最新一代的 Android。
现在 Android TV 的设备都卖了,没时间看电视,有Redmi电视自带的 Android 9 就够。

云服务器篇

什么是云服务器

  我们熟知的个人电脑就是台式电脑,笔记本电脑就是可以随身携带的个人电脑,手机是微型掌上电脑,平板电脑就是比手机大一圈的掌上电脑,软路由是监控网络的小型电脑,以上的电脑都研究透彻后,我发现还有一类电脑在地球的某个地方等待着我发掘,那就是虚拟专用服务器VPS,也叫云服务器,简称服务器。
  第一次见到实体服务器是“源哥”带进某公司机房的时候见识到的,印象最深就是机柜架上面装了2台刀片式服务器和一台老旧的显示器加上一套键鼠,打开机箱盖看到服务器的主板插了CPU,内存条,风扇和硬盘,还有交换机上挂满密密麻麻的网线。
  家里摆放一台服务器不现实,一来占地方,二来价格贵,三来耗电多,四来噪声大。所以我选择了云服务器。云服务器一般用的操作系统是Linux,因为图形界面占用资源,所以没有图形界面,只靠命令操作。之前提到的Ubuntu乌班图就是Linux的分支之一,另外还有Debian,CentOS等等。如果要运行Windows版的软件就用 Windows Server作为操作系统。
  一旦用Linux服务器就必须学习Bash命令,给服务器输入命令进行一系列操作,这是跟Windows很不一样的地方,当然在以前未有GUI图形用户界面的时候,Windows的前身MS-DOS也是靠命令操作,也算是回归操作的本质。

甲骨文云

  我现在用的是甲骨文云的免费服务器,机房遍布全球,这个博客也是某个地方的服务器在运行的项目,甲骨文云每个账户可以有2个基于 AMD 的云服务器 VM ,每个实例配备 1/8 OCPU 和 1 GB 内存,4 个基于 ARM 的 Ampere A1 核心和 24 GB 内存,可用作一个虚拟机或最多 4 个虚拟机,2 个块存储卷,共计 200 GB,10 GB 对象存储,10 GB 归档存储和 50,000 /月API请求,2 个自治数据库(自治数据仓库或自治事务处理),每个都有 1 个 OCPU 和 20 GB存储,10 TB /月的出站流量
  原本以为1G内存什么都做不了,结果发现几乎所有轻量项目都能应付,比如青龙面板跑脚本,建网站,图床,邮箱服务器,代理服务器,下载服务器,机器人,其他Docker项目等等。

腾讯云

  阿里云和腾讯云二选一,我选腾讯云,之前在阿里云租过域名做软路由的动态域名解析DDNS,体验不错,但是没租过阿里云的服务器。我刚好遇上腾讯云的轻量应用服务器促销一年费用45元,服务器在广州,配置是2C2G40G,4G带宽300G流量/月,算是配置过得去又便宜的服务器。顺便在腾讯云买域名,用的DNS服务器也是在广州,DNSPod解析域名,国内的服务器好处就是低延迟和便宜,百度倾向收录有备案的国内网站,但是不好的地方就是必须有工信部和公安备案,实名制服务器IP和域名绑定才能访问,一旦域名或者IP被封,网站就白建了。

Docker篇

  Docker是最近流行的应用容器开源项目,它跟VMware,Parallels Desktop,PVE,ESXi 这些虚拟机软件有些类似,虚拟机是虚拟系统达到多开的目的,Docker的原理是从仓库源拉取镜像,然后把不同镜像装到各自的容器独立运行。Docker可以直接连通硬件,所以性能损失甚微。Docker的镜像拉取方法简单,容易升级。容器的备份也简单,容易迁移项目。很多项目都增设Docker版本的安装镜像。Docker不乏好项目,例如HALO博客,青龙,NPM等等。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Docker版的项目的。

搭建网站篇

  说到搭建网站第一想到的肯定是WordPress平台,但是我没有打算用它来建站,因为考虑到服务器的配置低,而且流量不大,所以我更倾向于一些轻量的网站搭建平台。
  Typecho就是轻量级的代表,内存占用少,插件丰富,但是因为维护力度不大,更新慢,导致很多功能跟不上时代。
  后来我选择了新兴的Halo博客,也就是现在展示在你面前的博客平台,因为一切都是新的,既吸收了其他前辈平台的经验,又经常更新功能,升级、备份、转移都很方便,目前各方面都比较满意。

机器人篇

IFTTT

  IFTTT是“if this then that”的缩写,是一款实现流程自动化的软件,这款软件我很早期就用过。现在为什么提起,是因为我想将一个文本,或者图片,或者视频在一个平台发布后同步到其他平台,这样可以节省我的发布时间和减少操作行为,这也是机器人自动化的雏形。

宝塔面板的定时执行功能 & TG机器人

我为了实现在TG群定时推送信息的功能,在网上找了很多方法,最后选择了宝塔面板的定时执行功能,其中运用到它定时访问URL的设定,因为TG机器人就是通过访问URL来进行信息发送,所以只要对接好TG机器人,编写好推送的内容和群号,设定好时间就能触发推送。

青龙面板 & TG机器人

用过宝塔面板后,又无意中发现青龙面板,一个定时执行脚本的面板,主要用于薅JD羊毛,青龙面板是GitHub上的一个开源项目,有很多大神在分享他们写的脚本,社区活跃度高,大神们在持续更新脚本和系统版本,是一个不错的项目。

傻妞机器人框架 & VLW微信机器人框架

这两个东西结合就能实现私人微信机器人,部署在Linux的傻妞对接部署在Windows的VLW。在实施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无意中接触到JavaScript,这个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其实在青龙面板就已经接触过,也就是编写脚本的语言,但是真正开始了解其语法还是从这个微信机器人开始。因为机器人的一问一答需要通过输入关键字命令,触发相应的JS文件,里面接入不同的API来返回对应的内容,如果单凭网上一些现成的JS文件往往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,要想完全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必须学会JavaScript,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编写出相应的代码。

人工智能篇

Python3

  尝到机器人的甜头,就想往更深一层的地方钻研,也就是AI人工智能,最简单的切入点就是先学习Python3,曾几何时我也自学过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Java,后来不知道是没时间还是没精力就不了了之,因为当时正值是智能机兴盛的时代。网上有一句话总结就是,软件开发学C语言,Web1.0学HTML和PHP,Web2.0学Java,到现在Web3.0也就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就是学Python了,希望这一次能够学有所成,赶上时代的步伐。

未完待续…


评论
avatar
马斯克
生命不息,探索不止。
Follow Me
公告
本站分享的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使用。资源的版权归原作者或企业所有,请在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。若作商业用途,请联系官方购买正版,本站不参与任何软硬件破解。如果本站有资源侵犯了您的利益,请联系站长删除,邮箱:alpineba@gmail.com